新聞分類
在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兩大航運巨頭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選擇以重組的方式抱團突圍,中國遠洋海運集團18日在上海成立。我國航運領域迎來巨型“航母”。
從大背景來看,此次新“航母”出海,意義深遠。這既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戰略部署的具體落實,也是抓住歷史機遇響應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專家表示,此次重組還是應對航運周期和實現做強做優的必然選擇。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航運市場低迷,特別是干散貨航運市場形勢尤為嚴峻。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指數(BDI)已跌破300點,連創歷史新低。與此同時,國際航運市場也呈現出新趨勢,比如,經營規模化,更多的船公司為了生存發展,通過兼并重組,形成有效的規模優勢參與競爭;海運公司聯盟化,為提升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班輪公司的聯盟經營不斷趨于集中,聯盟競爭日趨激烈;還有船舶大型化,無論是集裝箱船,還是干散貨船都進入大船時代,船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不斷追求規模效應。
航運企業面臨多重困難,在重組之前,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不具備規模優勢,業務資源同質化嚴重,在國際國內細分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而在重組后,經過深度整合,將重新架構全球航運物流產業鏈的業務分工、價值創造和分配格局,實現企業經營規模化,將規模效應轉化為競爭能力;實現商業模式聯盟化,將協同效應轉化為協同效益;實現船舶發展大型化和低碳化,提升運營效率和發展質量。
從新“航母”的各大指標看,新集團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可以代表我國航運參與世界競爭。首先,新集團在運營規模上實現了新突破,船隊綜合運力、干散貨自有船隊運力、油輪運力、雜貨特種船隊運力位列世界第一。新集團還擁有6個“世界前列”:其中在全球的集裝箱碼頭將超過46個,泊位數超過190個,集裝箱吞吐量9000萬TEU,排名世界第二;全球船舶燃料銷量超過2500萬噸,排名世界第二;集裝箱租賃規模超過270萬TEU,居世界第三;集裝箱船隊規模158萬TEU,居世界第四;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接單規模以及船舶代理業務也穩居世界前列。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表示,作為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助力者,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將打造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海洋運輸通道和物流通道,成為中國經濟走向全球的重要支撐。新集團將承載中國經濟全球化使命,整合優勢資源,打造以航運、綜合物流及相關金融服務為支柱,多產業集群、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集團。新集團將依據“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和全球公司”四個戰略維度,著力布局航運、物流、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產業以及基于“互聯網+相關業務”的商業模式創新的“6+1”產業集群,進一步促進航運要素的整合,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商。
本文章摘自《經濟日報》。